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日期: 2022-04-02 浏览量:1010 来源: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责任编辑:董郑 文字大小:

各县区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直属相关单位、相关高等学校:

现将《关于阜新市深化体教融合工作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阜新市教育局

2022年4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阜新市深化体教融合工作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体发20201)和我省《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辽体办字2021130)文件精神,结合阜新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阜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研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2025年我市青少年健康素养、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普遍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优良率达50%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建设为引领,以羽毛球、冰雪项目为普及重点,持续打造我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基本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体校、学校、社会组织三大阵地更加牢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发展壮大,青少年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规模、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1.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在每两周的体育与健康课时内安排1节健康教育课鼓励有条件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全面落实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校在没有体育课的教学日,安排1节体活课,每天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上下午各安排1次。

2.加强幼儿体育活动的普及。幼儿园要积极发挥幼儿体育在培养兴趣、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推广快乐体操、趣味田径、小足球、小篮球等幼儿体育项目,推动我市幼儿体育活动的普及。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和中小学生竞赛活动。分利用兴趣小组、社团、训练队和课后三点半服务时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育锻炼和课余训练。全面落实学生每天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校布置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并加强指导,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并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通过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组织中小学系列足球赛、篮球赛、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活动,发现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打好基础。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具备相关资质,符合政府要求的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

4.推进“三大球”项目及特色体育项目在校园的普及开展。深入贯彻《体教融合振兴发展辽宁“三大球”实施意见》(辽体办字20216号)文件精神,实施“三大球振兴发展计划”(足球“辽小虎”重塑计划、篮球“黄金一代”培养计划、排球“精英腾飞”计划)。通过强化运动训练、技术指导、搭建赛事平台等方式,提升“三大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规模和质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田径体育基础性训练,引导学生培养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发展羽毛球等大众项目,加强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推广搏克、柔道、武术、毽球等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学校开发形式多样的特色体育项目。

5.支持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支持各学校建立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田径、冰雪等项目学校代表队,体育部门提供竞技体育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可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6.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督导评价体系。落实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相关法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标准。教育部门要会同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

7.完善体育科目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 

8.丰富完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发挥高等院校在体育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库作用。有体育单独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大培养各项目尤其是“三大球”和田径等基础项目基础教师、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力度。加强体育相关专业建设,培养中小学青训教练员。

(二)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9.开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完善竞赛制度体系。实行“以赛促教、以赛促训”方针,依托“中国篮球城”品牌,持续举办3v3青少年篮球争霸赛、阜新市小篮球联赛,争取辽宁省小篮球联赛、辽宁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等省级赛事继续落户阜新,不断扩大参与人数和影响力,逐步构建适应我市实际并符合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架构、新形势。同时,各县区教育、体育部门积极打造各辖区的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区际选拔,并每年联合制定下年度竞赛计划,定期向社会发布,促进学校体育长远发展。

10.教育、体育部门要严格运动员参赛资格审查,规范赛事组织运行标准,加强各项目裁判员队伍建设。

11.发挥体育协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办好青少年体育赛事。要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的组织指导和服务作用,调动各级青少年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积极性,拓宽我市青少年体育发展途径。鼓励协会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各级体育、教育部门举办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

12.教育、体育部门联合选拔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学生(青年)运动会和各级各类学生(青少年)体育竞赛,共同抓好备战、参赛和赛风赛纪及反兴奋剂工作,在力争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展示我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积极向上的整体形象,并把参赛成绩纳入教育、体育部门双方奖励评估机制。

(三)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

13.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发展。各县区要结合地区特点和实际,制定《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实施方案》,依托场地设施、生源师资、文化传统等基础开展特色体育项目,不断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竞赛工作。教育、体育部门每两年联合开展一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定、复核和发展情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择优予以扶持。到2025年,在建设好我市已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基础上,再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0所。

14.定期组织“营动中国,健康辽宁”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活动。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主要对象,充分利用我市黄家沟滑雪场、百年赛道冰雪缘、奥体冰上运动中心、彰武巨龙湖冰雪大世界、宝地·冰雪嘉年华、福宇博物馆玉龙雪乡、御龙湾冰雪嘉年华、五彩庄园和各类公园等场所,举办青少年冰雪活动、技能展示、冰雪知识普及和健身指导服务等活动。通过冰雪知识讲座将现场体验、宣讲教育、奥运理念等融入到课程当中,激发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使青少年全方位体验冰雪乐趣。

(四)深化体校改革

15.推进市体校及其他训练基地专业化建设。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文件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市体育中心,市体校、市篮校训练设施建设,提升教学训练质量,逐步完善项目布局。加强青少年三级训练网络建设,形成基层体育网点校、县区体校、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为基础的三级青少年体育训练网络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2025年我市创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个(篮球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创建国家单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8个(篮球、曲棍球、链球、铅球、赛艇、皮划艇、标枪、举重)。创建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6个(田径、篮球、曲棍球、举重、网球、赛艇),创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9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个。

16.加强体校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通过邀请专家走进阜新授课、外派教师、教练员出去培训、邀约省体校教练员帮助带训等形式,引导教师、教练员加强学习、钻研业务,加快提升现有中青年教练员梯队素质,打造我市一批金牌教练员。同时,要确保教师、教练员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合理保障工资薪酬。

17.壮大优秀运动员队伍。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保证我市体校运动员完成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并以“辽宁省第十四届青少年运动会”为契机,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运动员队伍。

(五)规范社会体育组织

18.支持和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培养、选拔和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作用,优化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体育、教育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由学校自主选择合作俱乐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19.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优势。要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不断释放资源与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和社会体育组织双向选择合作,通过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方式,由社会体育组织提供学校体育教学服务、开展学校体育训练,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冬夏令营、训练营等活动

(六)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

20.加大体育教师、教练员培训力度。教育、体育部门不定期举办通识知识、专项业务、基础体能和营养康复培训,并将考核结果与注册及参赛资格挂钩,有效提升执教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21.设立学校教练员岗位。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每个代表队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教练员。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学校任职渠道。

(七)强化政策保障

22.探索跨区域招收体育特长生工作。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传统特色校跨地域招收相应学段优秀后备体育人才,对运动能力和身体条件突出,并取得优异比赛成绩,具有优秀潜力的小学毕业生可双向选择初中就读就训,对初中毕业生可免试或降低录取分数线升入高中就读就训。充分发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学习、训练双兼的优势。

23.鼓励各县区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在每个县(区)推动至少3个运动项目,每个项目布局4-6所小学、2-3所初中、1-2所高中,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在保障运动项目连续性的同时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 

24.鼓励体育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训练,为学生提供专项运动技能培训服务,并按规定领取报酬。支持中小学校制定体育教师在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等补贴政策。

25.加强场地设施共享利用。支持我市公共体育场馆和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存量土地、地下空间等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26.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公众号、自媒体、政府网站、贴吧论坛等新兴网络媒介,加大对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的宣传力度,普及体育文化和科学锻炼常识,推广体教融合典型经验,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良好氛围。

(八)加强组织实施

27.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把推进体教融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体教融合发展的系统规划,并结合自身职责拿出配套支持措施,共同助力我市青少年健康发展。

28.加强经费保障。各级财政部门统筹教育、体育领域资金,用于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设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校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发展,保障体教融合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9.加强安全制度保障。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落实学校体育设施安全检查各项制度,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为青少年积极参与运动训练创造安全、有序的锻炼环境。

30.加强联合督导。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政策,细化任务,联合督导考评,对体教融合中涉及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要进行年度评估,对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责。


《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政策解读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