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08-12 浏览量:92 来源: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责任编辑:黄金子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对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2号建议的答复
洛桑义希·成来坚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建设佛寺镇全域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阜新文化旅游业的关注和支持。
我市推动建设佛寺镇全域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目前有两大优势:一是区域发展优势。国家健康产业政策支持和国民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增强;国家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正式获批;京沈高铁开通阜新已成为北京及沈阳地区的后花园;二是基础条件优势。佛寺镇拥有蒙古族风情、藏传佛教文化,为我市文旅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同时拥有世界顶级小苏打泉,以此为代表的宝地温泉度假区已成为省内业界标杆,距离佛寺镇路程近,交通便利。另外,我市文旅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我市也是省内唯一的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
基于以上优势,市文旅局与阜新县、温泉管委会充分调研,计划打造“佛寺+瑞应寺+宝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这将成为阜新文体康旅融合发展龙头标杆项目。初步设计,整体规划8平方公里,发展主轴穿越两个国家4A级景区(瑞应寺风景区及宝地温泉康养度假区),连接旅游各要素。依托佛寺水库的天然水域及林地资源,打造水上休闲运动为主的体育公园,满足龙舟赛、皮划艇训练、休闲游船等运动需求。同时,开发环湖步道、自行车道、水乡美食、冰上运动街等项目,满足大众休闲旅游需求。近期,我们将邀请省文旅厅专家来阜调研此项目,确定发展方向。
一、全面建构,做好民族文化与文旅融合顶层设计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多次指示开展相关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在中共阜新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此项工作做出了安排,阜新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做出相关部署,统筹全市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基于对佛寺镇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多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形成了工作思路,形成以“温泉文化、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通过旅游业与历史深度融合、创新项目,打造既有蒙古族风情又有别于蒙古族地区风情的魅力核心区。
二、激活遗存,精选民族优质文化因子植入产业赋能
精选优质民族“非遗”资源植入产业发展,发挥阜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突出、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的优势,组织蒙古勒津非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展示销售;组织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乌力格尔、安代舞、查玛舞、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展演;精选优质艺术资源助力产业发展。推动“地方戏曲进景区”,组织创作阜新蒙古剧精品剧目,利用景区提供的演出平台,在旅游旺季不定期演出;发挥文化艺术团队的人才优势,与重点景区合作,创作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剧(节)目,探索旅游演艺创新路径,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感悟文化之美;推动“群众文化进景区”,以演绎活动助力文旅“夜经济”发展。
三、融合创新,推进文旅体等相关产业一体化发展
佛寺镇全域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培育“康养+文化+旅游+体育”产品链条。贯彻“健康中国”战略,以大健康产业为牵动,发挥阜新温泉城、瑞应寺风景区、瑞应湖等资源优势,将文化修心、温泉养生、蒙医蒙药、健康管理、休闲体育有机融合,塑造中国医养健康产业综合运营的典范。将继续协同市卫健委、农业农村局、工信局、阜新县政府等,将阜新独具特色的文艺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竞技和群众体育资源、文创产品植入,全面提高民族特色小镇品牌影响力,打造“康养+文化+旅游+体育”产品链条。
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4月15日
抄送:市人大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
主办单位: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人民大街甲120号 邮编:123099 Email:fxswlgdj@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122号
辽ICP备2021001036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19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5558010 网站举报邮箱:fxswlgd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