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推进文旅融合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议》(94号)提案的答复

日期: 2024-08-12 浏览量:144 来源: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责任编辑:黄金子 文字大小:

曹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文旅融合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提案中对我市玛瑙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也提出了相应的宝贵建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大玛瑙产业,做强玛瑙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推进玛瑙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认识玛瑙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转型振兴的重要意义,切实把玛瑙产业确立为我市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予以重点培育。2024年,阜新市提出了“十项攻坚行动”,旨在以重点任务的突破带动全面振兴的突围。其中,推动“两馆一心” ( 市博物馆、市规划展示馆和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闲置资产盘活,已成为本年度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市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计划将玛瑙博物馆和规划馆分别纳入到市博物馆和规划馆的建设中。我局将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推进“两馆”工作并筹划好区域设计和宣传工作,将特色与产业相结合,将文化与产业相结合,增强玛瑙产业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二、打造“玛瑙+N”,提升玛瑙产业多元化发展

一是实施“玛瑙+旅游”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玛瑙旅游商品化步伐通过旅游后备箱和旅游伴手礼工程,推荐十家子玛瑙特色小镇、鑫维玛瑙城等参评 “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鼓励特色玛瑙雕刻和饰品参评名优旅游商品,不断丰富玛瑙产品的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属性,将阜新玛瑙打造成地域标志性旅游商品;二是实施“玛瑙+文化”发展模式。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玛瑙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以玛瑙为媒,聚焦阜新的文旅体产业发展,形成了“玛瑙+文化”产业大融合。在融合、创新、惠民、传承中彰显阜新大文化的发展主线,为阜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契机,注入新动能;三是实施“玛瑙+传承”发展模式。一方面加强对传统玛瑙技艺的传承,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的玛瑙匠人;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将玛瑙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新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例如举办首届阜新市 “十佳青年玉雕匠人”评选活动的开展,既推动了我市玛瑙产业全面发展,又挖掘出一大批青年玉雕匠人;四是实施“玛瑙+创新”发展模式。 指导玛瑙企业在旅游纪念品、娱乐艺术衍生品、生活美学产品等方面,设计开发了一批“颜值高、韵味浓、特色足”的文创产品。目前,我们已研发出玛瑙文创产品数十种,人工智能雕刻机器设备已达50台,今年将扩大机雕规模,争取年底发展到100台机雕设备,满足生产玛瑙文创产品的量产化。通过举办“玉.龙故乡”玛瑙文创大赛,围绕“中华第一龙”和阜新市特色文化元素,征集玛瑙文创作品,鼓励更多年轻一代的匠人参与其中,不断推陈出新,让阜新成为玛瑙文创产品研发地和集散地;五是实施“玛瑙+时尚”发展模式。通过举办“品茶•赏玉•沁心”——玛瑙茶器展示,盛“饰”之美——玛瑙创意DIY体验活动,让游客在互动中接受玛瑙时尚的感染,用创意诠释独特之美。

三、品牌塑造,提升玛瑙产业核心竞争力

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自媒体、新媒体及户外媒体等宣传网络,持续发挥玛瑙文化旅游节品牌效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阜新玛瑙历史文化、大师徒、艺术精品等内容开展宣传推广,不断提高“世界玛瑙之都”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阜新玛瑙协会作用,定期组织我市玛瑙雕刻大师选取优秀艺术作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中国玉雕“天工大赛”、中国珠宝创新创意大赛等知名珠宝赛事活动,全力争取更多荣誉,不断提升阜新玛瑙“含金量”;借助中宝协合作平台,主动对接周大福、老凤祥等知名企业,通过资源开发和技艺研发等方式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实现产业创新发展,打造阜新玛瑙领军企业;积极为玛瑙企业在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指导具备条件的玛瑙企业使用阜新玛瑙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组织研究制定玛瑙等级标准和产品标准,不断增加玛瑙产业和企业自主品牌附加值

下一步,我局将组织相关单位抢抓机遇扩大宣传,增强文旅融合产业生命力。深入挖掘存量资源,推出旅游主题产品、精品线路、时尚打卡地,将产业营销与节庆活动、文艺精品创作、对外交流、消费促进活动等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对外影响力。积极通过各种媒介途径,加大我市玛瑙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树立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公众号等新媒体,精心做好玛瑙产业、产品的包装宣传,树立文化旅游良好的品牌形象。

感谢您对玛瑙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热忱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市玛瑙产业的发展,为玛瑙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出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4年4月15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