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1-07-22 浏览量:847 来源: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责任编辑:边威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和阜新转型振兴步入新发展阶段的起步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全市文旅广电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提供优质文化、旅游、体育产品,推进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建设,服务新时代阜新振兴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干部工作活力
一是抓牢抓实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党支部和个人自学“三级联动”学习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将其中蕴含的思想和要求作为指导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根本方法,激发机关干部理论学习兴趣和活力,推动各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做,更好发挥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在服务阜新转型振兴中的作用。
二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广播电视、艺术创作、演出演艺、节庆活动的政治关、价值观、导向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全市“3+2+N”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特色党建活动。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大监督执纪力度,联合派驻纪检组健全廉政风险排查和内控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持续巩固巡察整改成果,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进一步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政治忠诚、担当作为、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加强对年轻干部教育培养,引导党员干部提升视野格局,创新理念思路,进一步营造廉洁从政、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提升公共文化效能,繁荣精品文艺创作
四是做好群众文化惠民服务。积极申报国家和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群众文化上河堤·细河两岸听音乐”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班、百姓艺术大讲堂等多种形式文化活动。继续举办“百花迎春”优秀群众文艺节目调演、社会艺术表演团体“百团”专场演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美术馆馆藏作品展等群文活动,全年开展惠民演出不少于100场,择优推荐原创精品节目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广场舞展演、“大家唱”合唱展演、“群星奖”评奖等活动,不断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政策,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管理,依托具备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社会性文化机构等基层文化单位设立分馆或服务点,全面完成县区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任务。推进文化和旅游机构公共服务功能融合试点工作,指导阜蒙县文化馆、十家子镇综合文化站、大冷镇程沟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补齐旅游服务功能。
六是加大艺术精品创作力度。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修改打磨《牵·纤手》,推荐参选“建党100周年全国百部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努力打造成留得下、传得开的艺术精品。开展全市艺术院团“业务大比拼”,复排《花为媒》《霸王别姬》等多部传统评剧和京剧剧目,组织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省第一届地方戏曲小戏展演等活动,为我市艺术创作与演出积累经验、储备节目。持续做好“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下基层公益演出,稳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激发文艺院团生机活力。
三、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七是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以《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组织修编《查海遗址保护规划》,举办“玉龙故乡·文明发端—查海文化展”,组织相关县区和部门拟定查海文化遗址保护名录、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禁止性行为实施标准,依法推进查海遗址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配合省考古研究院开展摩崖石刻资源调查登记,指导海棠山、千佛山摩崖石刻适时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持续推进关山辽墓修缮、万人坑新风系统、红帽子城址抢险加固等工程建设。
八是强化历史文化教育功能。启动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继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组织参加“非遗购物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加快推进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市博物馆改陈布展工程,提升展览设计、宣传讲解水平,策划推出“历史文化巡展宣讲大篷车”等研学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人群走进纪念馆、博物馆,推动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广泛化、大众化。配合开展“8.15抗战胜利”公祭和主题展览活动,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四、坚持规划引领带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九是扩大核心文旅产品供给。以《阜新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阜新市文旅体“十四五”规划》为指导,持续推进彰武生态草原旅游区、佛寺温泉康养度假区、百年国际赛道城度假区等三大核心项目及世界玛瑙之都、黄家沟全域示范、查海考古遗址公园等十大特色板块建设,重点打造百年国际赛道城一期等5个续建项目、黄家沟婚礼产业园等4个新开工项目、彰武县全域旅游游客服务中心等3个储备项目。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黄家沟、巨龙湖、宝地、赛道城、福宇博物馆等冰雪项目,培育“冰雪+温泉”、“冰雪+文博”、“冰雪+汽摩”等融合新业态,打造冰雪旅游特色品牌。编制《阜新市玛瑙产业概念性规划》,优化“一园一镇一区两馆一平台一廊”玛瑙产业布局,按时完成“世界玛瑙之都”、“中国玛瑙之都”复评工作,持续做好文旅产业“三篇大文章”。
十是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制定《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建立健全旅游企业数据库,以A级景区复核引导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指导阜蒙县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福宇博物馆、大清沟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指导巨龙湖、德力格尔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指导福宇博物馆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指导开展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精品民宿创建工作。围绕品牌打造、标准化建设、旅游统计等方面对全市A级景区、旅游重点村、重点民宿开展业务培训。完成旅游资源普查、地方接待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工作。
十一是做好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支持阜新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会游卡》智慧旅游惠民平台,协调全市景区、体育场馆、文化场馆积极参与。加快智慧旅游建设,采取社会化方式,以“支付宝小程序+数字营销服务”模式打造阜新数字文旅服务平台,打通旅游企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系列服务。鼓励文旅产业创意开发,继续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打造辨识度高、满意度好、独具地方特色的阜新旅游商品品牌,建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展示销售、电商平台示范基地数据库,推动“景区+文创商品”联动协作机制建设,指导相关县区开展旅游伴手礼评定工作,激发文旅产业消费潜力。
五、创新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十二是增强“引客入阜”吸引力。借助全省文旅交流机制平台、“5+4”城市旅游大联盟和辽西旅游大环线等合作机制,面向京津冀、沈阳经济区等国内客源市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活动。深度组合温泉、蒙医药、玛瑙、体育赛事等优质资源,设计推出“温泉康养之旅、竞技魅力之旅、玛瑙购物之旅”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游客互动增长,推动我市由“游客输出”向“游客输入”转变。
十三是打造优质城市品牌形象。以京沈高铁全线开通为契机,与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户外媒体开展全面合作,在京沈客专辽宁段沿线站台和北京朝阳站投放宣传广告,持续塑造“快慢由你,悠游阜新”城市文旅品牌形象,主动融入“心灵四季·美丽中国”主题推广活动和辽宁“四季宜游”品牌升级计划。积极利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等各级旅游展会、节庆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创新“6.18玛瑙文旅商务节”品牌,持续举办第十六届辽宁·阜新玛瑙文化旅游节,鼓励各县区承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季节庆活动,进一步活跃市场氛围,形成旅游消费新热点。
六、优化文旅营商环境,提升市场监管质量
十四是深化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体验式”暗访评估常态化,做好重大节假日、极端天气等节点管控,重点整治旅行社经营不规范、黑导黑车、不合理低价游等突出问题,做到排查到位、整改到位,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应用推广,提升执法人员素质能力,提高办理重大案件水平和综合执法信息化水平。
十五是营造优质高效发展环境。完善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机制,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开展“文明出行从我做起”倡议活动,不断增强企业守法经营和游客文明旅游营意识。推广“互联网+监管”及“一网通办”,贯彻实施《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用好全市政务服务网和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全面优化服务流程,确保全局69项政务服务事项高效准确办理。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建设,完善“引进+培养+激励”人才引育机制,提供坚实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十六是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抓好文化、旅游、体育场所及活动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各级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加大巡查检查的频次和力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持续推动助企纾困普惠性政策落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针对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的扶持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体育领域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恢复。
七、推进体育融合发展,促进体育强市建设
十七是推动体育产业繁荣发展。积极培育体育休闲消费项目,持续推进百年国际赛道城、古温泉运动康复中心、航空运动小镇等七大基地项目建设,全力打造“辽宁省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争创“国家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推动“体育+”融合发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体育设施建设和赛事活动,鼓励黄家沟、宝地、百年国际赛道城、海州航空运动小镇等打造特色文旅体休闲板块,力争打造“体育+文化”、“体育+旅游”综合性体育健康城市。开展全市体育场地调查、体育产业普查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十八是促进群众体育健康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扶持,完成“20套农民健身工程和60套社区健身路径”民生工程建设,做好笼式足球场和篮球场等设施管理维护,继续执行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坚持体育用地、居住绿地与公园绿地“三地”融合,配合推进体育公园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健身休闲设施。开展广泛的全民健身活动,巩固篮球城建设成果,协办第二届省职工篮球赛,举办阜新业余篮球俱乐部联盟赛等群众赛事活动,不断提升阜新体育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引导扶持群众体育组织发展,鼓励各县区、各协会举办特色品牌赛事,做到“月月有大赛、周周有比赛、天天有活动”,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十九是指导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积极承接国家级青少年篮球决赛、全国竞走邀请赛,继续打造好全国篮球城及全国竞走之乡品牌。做好我市备战东京奥运会和全国“十四运”参赛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做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青少年俱乐部师资及各层次教练员业务培训工作。做好各项目运动员注册、报名、参赛、成绩统计及运动员、教练员反兴奋剂教育工作。积极备战省“十四运”、U17/U15篮球赛等省级及国家级比赛,力争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八、加强广电阵地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二十是保障建党百年安全播出。坚持把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广播电视生命线,主动引导舆论宣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探索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安全播出应急演练活动,切实提升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引领全市各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创新话语方式,开展市级广播电视优秀原创节目征集展播活动,发现、培育、推介一批好作品,让正面宣传更加鲜活、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二十一是提升传媒市场监管水平。强化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频率频道的规范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统一导向、统一标准。组织开展广播电视广告专项整治活动,严肃处理各类虚假违法、夸大疗效、超时播出等问题,全面净化广告市场环境。落实“平安辽宁”建设要求,联合民政、住建等部门开展无“小耳朵”社区创建活动,联合市场局开展清源行动,及时对非法生产、销售、安装境外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进行整治清理。
二十二是提升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制作、编播、传输、发射、播出设备实现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积极推进国家Ipv6协议部署战略,市、县两级播出机构逐步将Ipv4协议广播电视设备转换为Ipv6网络协议。推动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台建设符合有关标准的广播电视播音室、新闻演播厅、制编室。指导市、县(区)广播电视台建设网络视听播出平台,扩大节目覆盖范围。升级改造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对全市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和“黑广播”进行全面监管。
主办单位: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人民大街甲120号 邮编:123099 Email:fxswlgdj@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122号
辽ICP备2021001036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19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5558010 网站举报邮箱:fxswlgdj@163.com